根据来自IANA的官方数据显示,全球的后一块IPv4地址“蛋糕”于今年2月3日分配完毕,至此,负责全球IPv4地址分配的IANA(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)将再无空闲的公共IPv4地址可供分配和使用。而截止到去年底,我国拥有IPv4地址总数为2.77亿,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互联网接入需求。
所谓IPv4就是我们目前所有网民所正在使用的IP地址协议,由于受其本身的限制,IPv4的地址总数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互联网的接入数量要求,因此,新一代的地址数量更丰富的IPv6协议被我们看做是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的救星。
.gif) ▲IPv4地址耗尽,IPv6是否准备好了?
其实,近年来,业内一直在关注和紧张于IPv4地址的枯竭压力。各方专家也纷纷不断地预测地址分配完毕的截止时间点,从一年到半年到三个月,终于到了今天,IPv4彻底分配完毕。
去年,笔者曾就IPv4即将耗尽和IPv6的接班做过一个专题,我们可以把IPv4向IPv6的过渡看做是二战时著名的敦刻尔克事件——时间到了,不管准备好了没,你都得过河。而谷歌公司副总裁文特·瑟夫的比喻更加的形象,“IPv4切换到IPv6就如同给一架正在飞行的飞机更换发动机”,难度极大,而又要必须完成。
那么,IPv4的地址分配殆尽对国内的用户有哪些影响?IPv6的相关技术难题是否攻克?IPv4向IPv6的过渡需要多久?核心推动力有哪些?IPv6的全球地址分配将会遵循哪些规则?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是否会有足够的话语权?等待了多年的IPv6,你是否准备好了呢?
解密一:其实国内IPv4地址还有5~6年可用
尽管2月3日全球后的公共IPv4地址已分配完毕,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以及中国会立刻陷入无IP地址可用的危险之中。
中国的IP地址中,各大运营商占据了申请份额的很大一部分。而根据目前各家运营商手里的空闲IP资源以及业务增长速度推算,各运营商的IP地址可支撑的时间不等,长的可达5~6年,短的也有1~2年。因此,起码短期内,这些空闲的IP地址还是给了我们所需要的缓冲时间。
而全球的情况也和中国差不多,其他国家也基本上掌握了部分空闲的IP地址,可以继续支撑一段时间——当然,当这部分地址再耗尽时,全球也就真的再无一个地址可用了。
.jpg) ▲如果不尽快推广IPv6,不远的明天就会出现IP地址“一票难求”的局面
解密二:IPv6的技术难题是否都已解决?
正如前面所讲到的,IPv4就算还可以继续“坚挺”几年,终还是要向IPv6过渡。过去我们谈及这个问题时,会常常听到业内的人士谈到IPv6的各种技术瓶颈,和同当前IPv4地址的兼容困难等等。如今这些问题都已经解决了么?
对此我们采访了相关的专家和技术人员,得到的答案是,目前IPv6的基本技术困难已经不存在了,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验,目前IPv6已经做好了接班的准备。同时,专家们也指出,我们的判断和结论都是基于IPv6尚未大规模推广和部署的前提的,一旦全面的推行IPv4向IPv6的过渡,在这个过程中,可能会遇到一些之前没有预料到的问题,这都是不可避免的。当然,我们也相信,这些问题会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解决。
.gif) ▲各种技术困难已经得到了基本的解决
解密三:IPv4向IPv6的过渡到底需要多久?
这是很多读者和网友非常关心的的一个问题。对此,我们同样采访了IPv6论坛的权威专家,经过访谈我们了解到,IPv4和IPv6将会是一种长期共存的过程,如果一定要一个时间点上的预计的话,估计至少需要5到10年的时间,IPv6才会取代IPv4,占据主导地位。
而对于促进这个过渡的推动力,有关专家指出主要有三方面:首先是运营商发展新用户的需求,要求有更多的IP地址来分配;其次是物联网、云计算的新应用需要大量的IP地址;第三方面就是政府的支持与推动。这三方面可能会是促进IPv6推广和普及的重要因素。
.jpg) ▲运营商的需求是推动IPv6前进的动力之一
解密四:IPv6的地址将如何分配?
在IPv4的地址分配上,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实际上是没有太多话语权的,大量的IP地址被发达国家所占据。因此,IPv6地址会如何分配就成为了全球关注的话题。从目前我们了解到的信息来看,IPv6的地址分配将会按照应用来分配,申请者需要提交自己的应用方案,来阐述具体的地址数目需求,然后提交给相关的机构进行审核。不会按照国家的背景来制定划分规则,而是更合理的“按需分配”。
我国对于IPv6的地址申请可能会出台相关的管理措施,来更集中的申请和评估处理。
.jpg) ▲IPv6的地址分配将会更加合理
解密五:中国在IPv6领域有哪些成绩和贡献?
我国的政府和产业界对于IPv6都非常的重视,对于中国等发展国家来说,IPv6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。为了探究和实践IPv6,我国建成了世界上大的IPv6实验网络——CNGI网络。在相关协议标准方面,华为、清华大学等企业的高校在过渡技术等方面参与了相关标准的起草,天地互连等公司参与了IPv6相关测试协议的起草等等。
而在一些领域,我们还走在是世界的前面,中国由于正在大力的发展物联网,因此,近中国电信、天地互连公司、清华大学、北京交通大学所发起的关于IP网络与传感网络协作的IEEE1888标准正式通过了审核并发布,这代表了中国在IPv6和物联网的融合方面走在了前面。
.jpg) ▲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核心网示意图
解密六:目前的网络设备是否满足IPv6大规模推广部署的要求?
在早期,支持IPv6的设备更多的来自国外的厂商,而在近年来,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的作为越来越大。华为、中兴等企业厚积薄发,在2005年起开始陆续的推出很多支持IPv6的产品。在IPv6论坛的权威测试“IPv6 Ready”中,中国企业的很多设备都通过了测试验证。
目前全球每年大概有30~50款设备通过测试,截止目前,仅就国内厂商设备而言,大约有70~80款产品通过了认证测试。
.jpg) ▲IPv6 Ready成为权威测试认证
结语:再一次改变世界
IPv4的地址越来越少,对于这个产业来说,经历了一种奇妙的由危机到契机的转化,这种转化在厂商和科研结构的心态上尤为明显。在IPv6技术尚未成熟时,大家都在担心IPv4地址用完了怎么办,这种危机感一直催促着IPv6的研究越来越成熟;而当IPv6的相关技术和产品成熟后,由于市场的惯性和切换的复杂程度,导致IPv6的推广一直举步维艰,这时,大家反而开始盼星星盼月亮的期待IPv4地址的早日耗尽,只有这样,IPv6的推广才能消除掉大的阻力。
不论如何,伴随互联网一起改变我们的世界和生活的v4地址已经用完了,而一个属于IPv6的时代正在拉开帷幕——不必紧张惊慌,也不要抱残守缺,我们相信,IPv6会“再一次改变世界”!
.jpg) ▲IPv6,会像它的前辈一样,再一次改变世界么? |